欢迎访问南京财经大学万博max在线登录!
欢迎访问南京财经大学万博max在线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冠肺炎疫情专栏 > 正文

抗疫、护心、复学:疫情压力下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

发布时间 :2020-03-08文字 :学生会浏览量 :

 

    新冠肺炎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情境,需要我们对环境威胁和挑战做出反应。

    应激反应通常表现在认知、情绪、行为和躯体症状等多个方面,

    本次疫情中比较突出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下述几种:

焦虑

焦虑是最常出现的一-种情绪性应激反应。由于本次疫情疾病传播源的隐蔽性,病毒感染的不确定性,当人们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防范的时候,就会感到高度紧张焦虑。

其主要表现为对未知过度担心,惶恐不安,对外界刺激敏感,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干扰,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心神不安、睡眠变差、失控感等,有的还会出现出汗、心跳加快、尿频尿急、口干、胃部不适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640.webp.jpg

焦虑本身不是坏事,适度的焦虑对个体来说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可以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激发我们内在的生理机能来积极应对危机,如购买和使用口罩、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不去高危的场所、积极获取相关医疗信息等。

但是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则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显著干扰,会使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反而更容易患病,同时也可能引发非理性的行为,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造成威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焦虑往往也会让人感觉呼吸急促、胸闷、身体乏力、肠胃不适,这些身体反应和肺炎的某些症状相似,会加剧负性思维,让人的焦虑感加倍

 

疑病

面对疫情的不断发展,一些人可能出现疑病症状,表现为对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特别敏感,时常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新冠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生病。在当前形势下:

 

640.webp (1).jpg

我们当然要关注自己有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身体感受,这是再正常、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从这一点来看,疑病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让我们关心身体,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但是,疑病状态下,个体会放大身体的一些不适感,于是注意力更加聚焦于此,形成恶性循环。虽然理性上知道不必草木皆兵,但就是不能摆脱这种感受。

 

恐惧

面对患病的危险和生命的不确定,我们的生存本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害怕,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淹没在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信息流中,关注着网络,看着朋友圈,越看越担心,越看越害怕。

640.webp (2).jpg

这种恐惧焦虑情绪将会激活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能导致我们的原有症状加重,甚至继发性地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乏力、“濒死感”等躯体症状。

 

不确定感

不确定感与一个人对其所处情境的掌控有密切的关系。当我们不能控制对自身有威胁的危险刺激:或者认为自己在某种环境中会失控时,就有可能进入应激反应状态。

640.webp (3).jpg

 

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前,形势随时都会有变化,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比如我们不能确定自己或周围的人是否会被传染,是武汉新冠肺炎还是一般流感,疫情会如何演变,什么时候疫情能转好。

随之而来的威胁使每个人的控制感都会下降。在这场抗疫情战役中,疑似患者和被隔离者的不确定感体验是最为强烈的,他们不仅承受着身体痛苦,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焦虑和恐惧一对生 命安全的焦虑,对死亡的恐惧。一些人为了获得确定感会过度关注各类疫情信息,不断寻找看似确定的信息,又不断怀疑答案的正确性,其结果是导致情绪在悲喜之间来回转换,形成负性循环。
  

替代性创伤

替代性创伤这一概念最初是指专业心理治疗者因长期接触患者,受到了咨访关系的互动影响,而出现了与来访者类似病症的现象。

640.webp (4).jpg

简单地说,当某人在了解他人所经历的灾难时,由于投注于那些引起压力的内容,而感受到巨大压力,即便悲剧中的受害者与你没有直接的联系,你也可以体验替代性的创伤。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这种替代性创伤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媒介性替代创伤。在信息时代,由于新闻媒体、网络、自媒体的滚动报道和推送,我们大量接触和暴露在与疫情有关的各种创伤性信息之中,就像“在现场”一样,从而有可能出现过去一线工作者才有的“替代性创伤”。

是否会体验媒介式替代性创伤一方面有媒体的原因,一方面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同理心强、共情力强的人,更容易出现替代性创伤。减少替代性创伤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对新闻信息的接收进行控制,放下手机:正常作息。过度接触坏消息只会产生消极作用,而不是积极作用。

 

网站地图